VoxEU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

在贸易大崩溃中价格与数量的对比

伴随全球危机而来的贸易大崩溃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本专栏提供了来自几个国家的证据,表明贸易大崩溃更多地集中在密集边际(已交易商品价值的减少),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贸易可能比人们担心的更快复苏。

伴随全球危机而来的是贸易的严重下降,其特点是鲍德温(2009)被认为是“突然的、严重的、同步的……是有记录以来最尖锐的,也是二战以来最深刻的。”

交易可以通过两条线之一减少——密集保证金或广泛保证金。国际贸易复苏的速度和持久性可能取决于这两个边际中哪一个受到危机的影响最大。

  • 密集贸易差额指的是已经交易的商品价值的变化。
  • 差额是指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和出口商品目的地数量的变化。

如果有大量的固定成本与出口或进口新产品相关(即广泛边际),那么确定沿广泛边际和密集边际变化的相对大小在预测复苏速度时是有用的。来自美国和法国公司的证据(彼得Schott 2009和Bricongne et al. 2009)表明,在此次危机中,密集保证金比广泛保证金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些结果与Bernard等人(2009)一致,他们分析了过去的衰退时期。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考察价格变化。

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

一个关键问题是,世界贸易的崩溃在多大程度上主要是由需求侧冲击还是供给侧冲击驱动的。

  • 需求冲击假说的支持者认为,贸易下降是购买推迟的结果,特别是对耐用消费品和投资产品的购买。伊顿et al。(2010)和Levchenkoet al。(2010)等人认为贸易崩溃主要是需求侧冲击的结果。
  • 支持供应冲击假说的人认为,贸易崩溃是金融骤停的结果,金融骤停冻结了全球信贷市场,并波及到为国际贸易提供融资的专门金融工具。
当贸易量下降时,是因为价格下降还是数量下降,还是两者都在下降?

当试图决定一个特定的数量冲击是来自于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的变化时,价格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我们预计,如果贸易下降主要是由负面需求冲击造成的,那么价格和数量都将受到负面影响。然而,如果供给侧的冲击很重要(例如,信贷减少),那么我们预计价格的下行压力会更小,可能还会有一些上行压力。

我们的最新研究(Haddad et al. 2010)遵循这一直觉,将贸易流量的变化分为交易价格和数量。我们将国际贸易的下降分解为巴西、欧盟、印度尼西亚和美国进口的产品进出口、价格变化和数量变化。(所有的影响都是相对于前一年的同一季度定义的,以避免季节性贸易商品的问题。)

我们发现,美国和欧盟的进口从2008年的4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3万亿美元,下降了25%。巴西和印尼的进口从1,350亿美元下降到1,090亿美元,下降了近20%。(在这里和其他地方,我们报告的数据是真实的美元,扣除了每个进口商的月度消费者价格指数。)图1显示了按各差额对进口总值变化的分解,其中每个差额以2008年总值的百分比表示。

图1所示。进口总值差额变动


如图所示,沿密集边际(数量和价格)的影响显著超过沿广泛边际(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影响。所有国家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在美国和欧盟总值变化25.2%的降幅中,中国占15.9%。价格下跌仅占5.5%。净进入,即出口和进入的总和,是负数,但只占总价值变化的一小部分。对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贸易值下降18.9%,其中数量变化占18.5%,产品净出口占1%,价格小幅上涨部分抵消了这些影响。

产品的变化

然而,总体数字掩盖了不同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下图(详见Haddad et al. 2010)显示了大宗商品和制成品之间的差异,其中每个差额再次以2008年进口总值变化的百分比表示。不同产品类别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 从所有商品的整体来看,价格的负面效应在美国和欧盟很明显,但在大宗商品方面仍很明显,而在制造业方面则不明显。
  •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在危机期间下跌,价格效应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效应一般限于商品,事实上,对制成品的价格效应是积极的。

既然我们知道在危机期间对制造业的需求下降了,那么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告诉我们供给发生了什么。在价格上涨或小幅下跌的地方,供应的转移是合理的。因此,与大宗商品,特别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相比,制造业的证据表明,除了需求的负面冲击外,制造业的供应也出现了负面冲击。这种负面供应冲击可能来自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或贸易融资的减少。

图2。产品水平变化

我们还通过采用Bricongne等人(2009)的分类方案,根据部门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来区分产品,来研究信贷约束的证据。我们的分析仅限于生产厂家。

  • 就美国而言,通常信贷紧缩的行业价格上涨最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宗效应。
  • 欧盟没有表现出这种效果。
  • 就巴西而言,金融依赖型部门的进口总值下降了(3%),但低依赖型部门的进口总值上升了(9%)。
  • 在印尼的进口中,金融依赖型部门的进口总值下降更多(19%,而不是6%)。
这些趋势在危机前是否存在?

我们将考察这些发现是此次危机独有的,还是代表了历史趋势的延续。以下数据显示了2007年至2009年美国和印尼各季度进口利润的变化(以数十亿美元为单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现在是相对于前一个季度,而不是前一年的同一季度来定义的。因此,这些变化的幅度并不与其他数据中给出的幅度相匹配,但它们确实显示了贸易崩溃的具体时间。

图3。按国家分列的差额变化

正如预期的那样,进出口在美国进口中(危机前后)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在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比较薄弱,也不太稳固。

数量和价格效应不是更广泛的历史趋势的一部分,相反,它们符合全球经济危机的时间点。2008年第三季度,随着危机开始,美国的制造业进口趋于平稳,随后两个季度大幅下降。在这整个时期,负数量效应占主导地位,2008年第四季度有一个较小的正价格效应。

印尼的制造业进口也遵循类似的模式,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数量效应为负,价格效应为正。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大宗商品进口也大幅下降,但主要是价格的负面效应。对于印尼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和价格都是负面影响,并在2008年第四季度左右开始。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虽然全球危机起源于高收入国家,但其对贸易的影响迅速转移到低收入国家。有人假设,受限制的贸易融资的影响可能因出口商收入(Malouche 2009, Berman和Martin 2010)和地理区域(Berman和Martin 2010)而不同。虽然市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全球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但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发达的低收入出口国可能更依赖源自其贸易伙伴的贸易融资。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出口的商品篮子也不同,其质量和种类也不同。

为了分析贸易量的反应如何随着出口国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根据世界银行的国家分类将贸易伙伴分为四类:高、中上、中下和低收入。我们还将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单独的类别。我们把样品限制在制造范围内。

  • 总体而言,对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和中上收入出口受危机影响最大,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价值下降了25%。
  • 低收入国家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加了7%。
  • 危机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国家向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的影响非常小。
  • 最显著的结果是低收入国家对巴西和印尼的出口在2008年至2009年间大幅增长了近30%。
  • 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仅下降8%,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持平;但在巴西和印尼增长了5%。

这证实南南贸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在危机期间得到了加强。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未能利用这些南南贸易机会,其对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下降了27%。

图4。巴西-印尼和美国-欧盟从不同收入国家群体的进口,从2008年到2009年百分比变化

结论

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最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尚未被完全理解,但经济学家在了解可能因素的相对程度方面正在取得进展。最初对保护主义的担忧已经让位于一种普遍的感觉,即尽管保护主义确实有所增加,但这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贸易下降的原因(Bown 2009)。

来自一些国家的证据表明,广泛差额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虽然国家向更少的国家出口的产品一般更少,但由于继续贸易的产品数量减少,损失的价值要大得多。只要增加出口量所涉及的固定成本比建立新的出口关系或重新建立已失去的关系更少,就有望带来更快的复苏。

最后,有一些证据表明,需求方和供应方都很重要。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消费者推迟购买耐用品,企业推迟购买投资品。这对商品交易的数量和价格都造成了负面的压力。然而,我们发现证据表明,供应方面的摩擦肯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在制成品贸易方面,因为在危机期间,积极的价格压力是明显的。这可能是供应链碎片化的结果;这也可能是信贷枯竭的结果。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发现,美国依赖信贷的行业比其他行业承受了更大的价格上涨压力,而巴西和印尼依赖信贷的行业的整体价值降幅比其他行业更大。

参考文献

理查德·鲍德温(主编)(2009),《贸易大崩溃:原因、后果和前景》,org电子书,11月27日。

Andrew B, J Bradford Jensen, Stephen J Redding, Peter K Schott(2009),“美国贸易的边际”,《美国经济评论》,99(2):487-493。

伯曼,尼古拉斯和菲利普马丁(2010),“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金融危机中的脆弱性:贸易的例子, CEPR讨论文件7765。

Bown, Chad(2009),“全球在经济危机中诉诸反倾销、保障措施和其他贸易救济”,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第5051号。

Bricongne、Jean-Charles、Lionel Fontagne、Guillaume Gauler、Daria Taglioni和Vincent Vicard(2009),《企业与全球危机:动荡中的法国出口》,法国银行劳动文件No.265。

伊顿,乔纳森,山姆·科图姆,布伦特·尼曼和约翰·罗曼里斯(2010),贸易与全球衰退”,工作论文。

Haddad, Mona, Ann Harrison和Catherine Hausman(2010),“分解贸易大崩溃:2008-2009年危机中的产品、价格和数量”,NBER工作文件16253。

列夫琴科、安德烈·A、洛根·T·刘易斯和琳达·L·特萨尔(2010),《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贸易的崩溃:寻找确凿证据》,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报告16006。

Malouche, Mariem(2009),《2008年9月后14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贸易融资发展:世界银行调查》,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第5138号。

肖特,彼得(2009),”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美国贸易利润率, VoxEU.org, 11月27日。

1050年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