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油气终端储罐场
VoxEU 国际贸易

全球化的顶峰神话:第二部分-为什么货物贸易比率下降

公众对全球化的讨论往往痴迷于制成品。本系列四篇专栏文章中的第二篇为我们提供了证据,证明商品贸易占gdp比例的下降与更为平凡的解释是一致的,而这些解释对全球商业的影响要小得多。约60%的下降是由于燃料和采矿产品的比例下降,这与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很好地吻合。其余的原因是制造业占GDP比例的下降。

VoxEU系列专栏的第1部分提供了证据,证明标准的“全球化峰值”图表在几个方面具有误导性。2008年的峰值是错误的,因为它掩盖了重要的异质性。如图1所示,贸易大国的贸易比例要么在2008年之前(中国)见顶,要么在2008年之后(美国和日本)见顶,而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欧盟(EU)并没有见顶,而是停滞不前(欧盟大国之间存在重要的异质性;法国在2001年达到峰值,德国在2012年达到峰值,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尚未达到峰值)。

图1世界货物贸易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上)和2008年指数比率= 100(下)

图1a世界货物贸易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图1b世界货物贸易,与2008年挂钩的比率= 100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和WDI数据库(GDP数据,当前美元)计算。

峰值的谬误很重要,因为将全球化的变化与2008年创伤性的全球金融危机(或随后的大贸易崩溃)联系起来的尝试,几乎肯定是错误的。尽管2008年的峰值是假的,但毫无疑问,货物贸易占GDP的比例已不再像二战结束以来那样上升。理解全球化变化的原因需要更微妙的推理。

VoxEU专栏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将深入探究为何众多贸易大国的货物贸易正在下降。研究的主要重点是为2008年以来这一比率下降的最常见解释提供一些证据。我们首先将全球峰值分解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

相对价格很重要,因为世界贸易和世界GDP的组成非常不同

图1(顶部面板)中货物贸易比率的分子与分母的组成非常不同。世界货物贸易中约四分之三由制成品构成,其余则大致平分于农产品和矿业产品。世界GDP大约由三分之二的服务和三分之一的商品组成。考虑到这种不匹配,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这一比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正如历史证明的那样,相对价格的变化确实会影响这一比率。

图2说明了这一点。最上面的面板绘制的是真实世界的GDP和真实世界的出口。回想一下对数级数的斜率等于该级数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8年,实际出口的增长超过了实际GDP,但2008年之后情况正好相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观察到2008年的比值达到峰值。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商品贸易占GDP的比例下降是因为GDP增长更快,而不是像人们从公开讨论中可能想到的那样,是因为商品贸易在下降。

图2的底部面板显示,按实值计算,全球峰值仍然出现,但它比我们使用名义级数的比率得到的峰值要温和得多(图1,顶部面板)。用名义级数计算,该比率在2008年至2020年期间下降了8个百分点;如果使用不变价格序列,跌幅仅为4个百分点。

图21972-2021年世界实际出口和GDP演变,对数(上)和总量比(下)

图2a 1972-2021年世界实际出口和GDP演变的对数

图2b世界实际出口和GDP演变,1972-2021年,数量比例

请注意:上面板:真实GDP的对数(2015年美元不变)和世界出口固定基础指数的对数(2015年= 100)。底部面板:世界贸易组织的世界出口量(2015年=100)除以GDP, WDI的2015年美元指数(2015年=100)不变。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和WDI数据库(GDP数据)的计算。

图表中还有两个要点值得注意。首先,图1所示的1970年代的比率波动是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不是由于贸易额的变化。其次,图1中2001年前后出现的比率急剧加速上升是由于价格变化,而不是实际活动的变化。正如图2的顶部显示的那样,在1982年到2008年间,世界货物贸易的实际增长相当稳定。

相对价格对我们从比率得出的推论产生了宏观影响,这一点把我们带到了下一组重要的点——峰值的大宗商品构成。

商品构成达到2008年的峰值

图3显示了世界货物贸易流量——细分为农业、采矿、燃料和制造业——除以世界GDP总量(所有数字的名义价值都与图1相当)。当以这种方式构建时,图中的系列都具有相同的分母(世界GDP),因此可以垂直相加。

数据显示,商品贸易在GDP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约60%是由于采矿商品和燃料贸易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的下降。其余的是由于制造业贸易的减少。更准确地说,在2008年至2020年期间,所有贸易商品(图中商品总额)的GDP占比从约50%下降至42%。矿业和燃料贸易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8年的11%下降到2020年的6%。制造业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33%下降到2020年的30%。

图31980-2020年,按部门分列的世界货物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

贸易比例下降的60%是由于采矿和燃料,其余是由于制造业

图3 1980-2020年各部门世界货物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

1980-2020年,按部门分列的世界货物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和WDI数据库(GDP数据)的计算。

贸易值和贸易量没有下降(采矿货物和燃料除外)

为了了解不受世界GDP影响的贸易流动情况,图4显示了在没有世界GDP正常化的情况下,数十亿美元的流动情况。模式自然与图3相似,但我们看到,矿业商品和燃料的名义贸易实际上是下降的,而其他两个系列的贸易在2008年之后是增长的。

图41980-2020年按部门分列的世界货物贸易价值(10亿美元)

图4 1980-2020年分行业的世界货物贸易价值(10亿美元)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的计算。

1998-2014年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重要作用

贸易比例下降的一半以上是由于与采矿和燃料相关的商品,这一事实对去全球化的宏大理论是一个警告信号。全面分析声称,2008年的峰值完全是多边主义的终结,或新自由主义政权的终结,将难以解释一个明显的事实,即60%的下跌是由于被称为“商品超级周期”的现象(Cuddington和Jarrett, 2008年)。

图5显示了1950年至2020年世界贸易商品价格。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显而易见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代中期,燃料和矿业产品的价格先是飙升,然后暴跌。由于图1中全球峰值的比值分子中含有贸易价值,因此相对价格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超级周期的开始至顶峰阶段,燃料和采矿在商品贸易总额中的重要性(按价值计算)大幅上升,从商品贸易的8%上升到24%。(附录对超级周期的一些事实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同样重要的是,自2008年以来,制成品价格一直在下降,因此,全球制成品贸易增长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价格下降,而非实际活动放缓。农产品也是如此。

图51998-2014年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按部门划分的世界商品贸易价格

图5 1998-2014年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分部门的世界商品贸易价格

请注意在超级周期开始的1989年,采矿和燃料占货物贸易的8%,而农业和制造业占15%和77%。2011年,在超级周期的顶峰,相应的股价分别为24%、9%和67%。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的计算。

随着离岸扩张放缓,大宗商品供应随着需求和价格的飙升而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落。

结束语

公众对全球化的讨论往往痴迷于制成品。事实上,很多分析都隐含地假设,大部分下降是由于制造业商品贸易的减少。通常的罪魁祸首是特朗普总统在2018年发起的贸易战争(尤其是美中报复周期)、英国退欧、民粹主义崛起,以及七国集团(G7)国家对开放贸易的支持下降。一些分析人士将其解释为,这表明中国正在广泛背离多边主义和开放的自由主义体系(Foroohar 2022)。

本专栏提供的证据表明,商品贸易占gdp比例的下降与更为平凡的解释是一致的,而这些解释对全球商业的影响要小得多。约60%的下降是由于燃料和采矿产品的比例下降,这与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很好地吻合。其余的原因是制造业占GDP比例的下降。

本系列的下一篇专栏文章将深入探讨制造业贸易比率的下降。正如安特拉斯(2021年)所指出的那样,这将收集证据来支持全球供应链正在瓦解的观点。

参考文献

安特拉斯,P(2021),”去全球化:后covid -19时代的全球价值链,这是为2020年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撰写的论文。

鲍德温,R (2016),大融合:信息技术与新全球化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Cuddington, J和D Jerrett(2008),“真实金属价格的超级周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论文55(4)。

Foroohar, R(2022),”达沃斯与去全球化的新时代”,金融时报》5月22日。

附件:放大商品超级周期

图A1放大了矿业产品和燃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最左边的面板显示了按当前美元计算的世界商品进出口路径。中间的面板显示价格路径(取自图5),最右边的面板显示价值系列减去价格系列。价格变化的重要性在最右边的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表明,从数量上看,矿业货物和燃料的贸易在2008年之后继续稳步增长。但最左边的面板告诉我们,价格的波动超过了成交量的波动。简而言之,超级周期完全与价格有关,而与实际交易量无关。

图A1将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分解为价格和数量

图A1将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分解为价格和数量

:作者基于WTO(贸易数据)的计算。

尽管事实是明确的,但价格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有人可能会说,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全球化解体的一部分。问题是:超级周期是随机发生的,还是与离岸扩张阶段有关?在我2016年出版的书的第三章中,我认为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论点很直接。

全球化的第二次拆分是如何推动超级周期的

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的离岸转移改变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因为作为离岸转移的一部分,G7制造企业开始将他们的高科技技术与低工资国家的工人结合起来(Baldwin 2016)。这种高科技和低工资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世界制造业的竞争力。少数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在使用高科技和低工资的制造业方面展开竞争。七国集团(G7)国家的产业工人,在高科技和高工资的环境下工作,却难以跟上工作节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工人没有获得海外制造阶段和随之而来的技术,只能与低技术和低工资竞争。他们也很难跟上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高科技/低工资工人的步伐。

少数新兴经济体的这种快速工业化引发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收入增长,而由于这些快速工业化国家包括印度和中国,对大宗商品不断上升的需求引发了1998年至2014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0读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