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EU 经济研究前沿 宏观经济政策 税收

攀比:消费网络效应

家庭消费可能受到同龄人消费行为的影响。本专栏探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并考虑了一些政策影响。个人倾向于储蓄不足(或过度借贷),试图“赶上邻居”,这似乎是由他们的同龄人的平均消费,而不是由消费炫耀性的物品。如果税收政策未能考虑到这些同行效应,它可能会错误地估计针对特定群体的税收改革的影响。

我们可能会受到同龄人消费行为的影响,这一观点至少可以追溯到托斯滕·凡勃伦(Thorsten Veblen)的炫耀性消费理论:“(个人)希望与之进行比较的竞争对手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为他的主人代劳,同时他也是他的主人无法独自处理的过多的好东西的目击者”(Veblen 1899)。Duesenberry(1948)在他的相对收入假说中跟进并强调了社会影响对消费的作用,他指出:“任何个人增加消费支出的欲望强度是其支出与与其接触的其他人支出的加权平均值之比的函数”。

最近关于消费中的同伴效应的研究证实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重要消费外部性的存在(Ravina 2007, Maurer和Meier 2008, Charles等人2009,Kooreman等人2011)。这些研究非常有影响力。然而,由于它们依赖于同行的总体定义、小样本或强识别假设,它们也有重要的局限性。

在新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丹麦全体人口的行政数据来研究消费外部性(De Giorgi等人,2016)。特别地,一旦我们验证了家庭消费受到同伴消费的影响,我们就解决了两组问题。我们首先要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次,这些影响是否大到足以对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关注丈夫和妻子的同事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事(而不是邻居和亲戚等)似乎是一个自然的参照群体,因为成年人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此外,由于求职者采取的求职策略,友谊往往导致共同就业。为了使同龄人的定义更加严格,我们将重点放在在教育、年龄和职业方面具有相似特征的同事身上。

我们对家庭消费水平的衡量是基于可支配收入和资产的信息构建的,这些信息可以在行政税务记录和登记数据中找到。我们将这些信息与个人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工作场所的信息结合起来。最后,我们将管理数据集与家庭消费调查相匹配,观察家庭在各种商品上的支出,如食品、娱乐、服装、珠宝和耐用品(家用电器等)。当我们解释消费网络效应的结果时,后一种数据源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假设。特别是,我们可以根据商品的显著性或可见度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可以直接检验凡勃伦的消费同伴效应理论的存在。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相当大的网络效应,这转化为不可忽视的社会乘数。我们估计自己消费相对于同伴消费的弹性约为0.3。这对夫妻的同事也有类似的影响。虽然积极的同伴效应转化为一种非微不足道的总体效应,但其大小取决于人口中同伴和家庭的联系程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三个政策实验,将相当于总消费的1%平均转移到(1)消费分布中最上层10%的家庭,(2)10%的随机样本家庭,和(3)消费分布中最下层10%的家庭。这三项政策的资金来源是发债和政府赤字。作为一种债务融资政策的替代方案,我们还考虑(4)一种纯粹的再分配政策,在该政策中,转移支付的接受者是处于最低10%的家庭,该政策的资金来源是对处于最高10%的家庭“征税”。

从实验1中,我们了解到,针对消费分布中最富裕的10%的家庭(也可能是较富裕的家庭)的消费政策的总体效应有限,尤其是这种效应不会沿着消费分布扩散。实验2揭示,针对随机样本家庭的政策会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些家庭分布在整个消费分布中,因此可以进入更大、更密集的网络。当政策针对底层10%的家庭(实验3)时,发现了更大的总体效应,这些家庭的个人可能在非常紧密的网络中工作。另一个结果是,向收入分配较低部分的再分配意味着消费不平等的显著减少(对数消费的标准差下降了13%)。在实验4中,我们考虑了一个平衡预算实验,在实验中,向较贫困家庭的转移是通过对较富裕家庭征税来资助的(后者因此机械地减少了消费),我们获得了一个中间乘数效应,消费不平等大幅减少。

随着积极的同伴效应影响总消费,了解是什么驱动了这种效应变得很重要。因此,我们对三种受到研究人员青睐的模型进行了比拼。第一个模型重新考虑了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的观点,认为消费在商品之间的分配可能会向“炫耀性”的商品倾斜,如珠宝、豪华汽车、餐馆等。第二个模型是“攀比”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个人效用取决于同龄人的平均消费(不一定是可见的消费)。第三种模型是在参照组的成员之间分担风险,这种模型在他们的消费之间建立了相关性,而同伴效应实际上是风险分担协议的虚假表现。我们发现了“攀比”模型的实证支持——基于我们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排除炫耀性消费以及全部或部分风险分担的模型。因此,我们的结果指向了消费剖面的跨期扭曲,而不是消费向奢侈品和炫耀性商品的倾斜。

总之,为什么消费网络效应的研究很重要?至少有两个原因。

  • 首先,从福利的角度来看,衡量和理解同伴效应导致的扭曲类型很重要。

我们的结果指向了支出剖面的跨期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储蓄剖面与个体(不考虑其同行的行为)独立行动时获得的最优剖面不同。反过来,这就意味着在试图赶上邻居的过程中,储蓄不足(或过度借贷)。如果根本的机制是追求地位,那就意味着家庭预算中“可见的”或显眼的商品的份额会膨胀。由于有形商品通常是奢侈品(汽车或珠宝是最显著的例子),消费同伴效应将以过度消费通常不受税收制度欢迎的商品的形式隐含福利后果。如果风险分担是相关消费概况的主要原因,那么它就会与重要的福利收益相关联。

  • 第二,消费网络效应与政策制定相关。

我们的税收模拟显示,没有保险的特殊冲击,比如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变化,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这取决于同伴效应以及同伴和家庭的潜在网络结构。因此,忽视同辈效应的研究往往会高估或低估针对特定群体(富人)的税收改革的影响,并忽视影响对非改革目标群体的渗透,但可能通过网络效应与他们联系在一起(即使不存在一般均衡效应)。

参考文献

Charles, K, E Hurst, N Roussanov(2009),“炫耀性消费与种族”,经济学季刊,124(2), 425 - 467。

De Giorgi, G, A Frederiksen和L Pistaferri, (2016)消费网络效应, CEPR讨论文件11332。

Duesenberry, J S (1948), Lloyd Metzler等人的“收入-消费关系及其含义”,收入、就业与公共政策WW Norton & Company, Inc。

库瑞曼,P, P库恩,A Soetevent和A Kapteyn (2011)《彩票奖金对中奖者及其邻居的影响:荷兰邮编彩票证据》,《美国经济评论》101(5), 2226 - 2247。

Maurer, J和A Meier(2008):“Smooth It Like the Joneses ?估算跨期消费选择中的同伴群体效应”,经济日报, 118(2), 454-476。

拉维娜,E(2007),“习惯坚持与攀比:微观数据的证据”,mimo。,哥伦比亚大学。

凡勃伦(1899),《闲暇阶级理论:制度演变中的经济学研究》,麦克米伦著。

1155年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