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Stock_10695235_0.jpeg
VoxEU 国际贸易 汇率

基本面和促销政策对贸易发票的影响

美元在全球贸易的货币计价中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国际交易的40%,其次是欧元和人民币。本专栏分析经济基本面和政府政策对货币发票模式的影响。战略互补和全球价值链整合都是对美和欧元区贸易中美元和欧元计价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货币互换额度与人民币计价的增加有关,对美元的使用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元在全球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大约40%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易以美元结算,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中仅占10%的份额(Goldberg and Tille 2008, Gopinath 2015, Boz et al. 2020)。这种主导货币范式(DCP)不同于传统的蒙迪利假设,即以出口国货币计算的贸易价格具有粘性的生产者货币定价(PCP),也不同于以进口国货币计算的贸易价格具有粘性的本地货币定价(LCP)。主导货币范式对全球贸易动态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它赋予美元汇率过大的作用(Gopinath等人,2020年)。

但是,是什么推动了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呢?尽管美元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独占鳌头,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是以其他货币结算的其中,有两种货币特别令人感兴趣:在开发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欧元,以及在开发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人民币。在最近的一篇论文(Georgiadis等人,2021年)中,我们评估了潜在的驱动因素。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将反映战略互补性和投入产出联系的经济基本面因素的作用与政府政策的作用进行对比。

欧元和人民币非常适合这种分析。欧元的角色基本上反映了基本面,因为欧洲官员对欧元的国际化保持中立,并强调应该由市场力量决定相比之下,政府政策对人民币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官员已经采取了几项举措,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比如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全球货币互换额度网络。除了了解可能导致其国际作用不断增强的因素之外,我们还会考虑人民币使用的增加是否会损害美元、欧元或其他货币的地位。

该分析首先基于Boz等人(2020年)编制的数据集的扩展版本评估了以欧元和美元计价的发票,这是关于贸易发票货币模式的最新和全面的面板数据集,涵盖了1999-2019年115个国家。它还使用了一个数据子集,其中包含最多53个国家的人民币发票信息。

推动欧元和美元走强的基本面因素是什么?

我们首先利用以美元或欧元计价的各国贸易份额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来探讨经济基本面的作用。我们探索使用一种货币为发行国本国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开具发票。当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出口中占很大份额时,目的地市场的货币更有可能在发票中占很大份额。文献还强调战略互补性,导致出口商专注于几种主要货币(Mukhin 2021)。这些互补性被认为对同质性更强的商品更重要(Rausch 1999)。最后,全球价值链(GVCs)的整合也可能导致出口商使用进口投入的货币开具发票(Hummels等,2001年)。

我们找到了这些影响的证据。定价方面的战略互补性,鼓励在与美国和欧元区等大型目的地市场的贸易中以当地货币定价。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的出口所占份额,会分别随着一国对美国和欧元区出口所占份额的增加而增加。对美元的影响更大,因为一个国家出口到美国(欧元区)的份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美元(欧元)发票就会增加0.8(0.3)个百分点。

在第三国贸易(即不涉及美国或欧元区的交易)中,定价方面的战略互补关系有利于美元,而不利于欧元。一个国家的同类商品出口份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价格的互补性最为明显),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就会增加0.2个百分点,而以欧元计价的商品则会减少0.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对美元计价没有影响,反而倾向于促进欧元的使用。然而,全球价值链一体化对货币计价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与美国和欧元区的一体化程度(以这些目的地市场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图1显示了全球价值链一体化对出口发票的边际影响,其条件是一国出口到欧元区的份额。蓝色实线表示在欧洲价值链不同整合值下评估的全球价值链整合的边际效应,灰色阴影区域表示90%置信区间。黄色虚线是样本中对欧元区(欧洲价值链一体化的代表)的出口份额分布。全球价值链一体化程度越高,以欧元结算的比例就越高,特别是对那些在欧洲价值链中融入程度较高的国家而言。

图1以从欧元区进口为条件的全球价值链一体化对欧元发票的边际影响估计(百分比)

: Georgiadis等人(2021)。
笔记:该图显示了全球价值链一体化对出口发票的边际影响的估计,以出口到欧元区为条件。蓝色实线显示的是对各国从欧元区进口所占份额的不同价值进行评估的点估计。灰色阴影区域表示90%置信区间,黄色虚线表示整个样本中来自欧元区的进口份额的估计密度。

政策的作用

类似的分析也可以在一个包含人民币发票信息的更小样本上进行。除了基本面因素外,我们还考虑了与中国央行(pboc)的互换额度指标。

我们的估计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长,主要导致美元的使用增加,人民币的使用减少,削弱了本国货币和欧元。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基本面削弱了欧元的地位,但强化了美元的地位。这一发现与Mukhin(2021)基于定量结构多国模型的反事实分析一致。他预测,由于历史的依赖性,只要全球锚货币的选择不发生变化,现有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恶化,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体的出现将加强现有的主导货币的地位,侵蚀现有的挑战货币的地位。

当考虑到政策的影响时,这种模式是不同的。我们发现,中国央行(pboc)的全球货币互换额度网络,至少在中国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家,有助于加强人民币计价。这种升值是以欧元和美元双双贬值为代价的,对美元的影响更为强劲。这表明,尽管基本面因素与人民币作用日益增强、削弱欧元有关,但明确旨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削弱了美元和欧元的作用——尽管程度较轻。

就政策影响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欧元区对贸易和欧洲价值链的开放,对于维持欧元作为结算货币的角色非常重要。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全球货币互换额度网络是克服阻碍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摩擦的有效政策措施。

作者注:本专栏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欧洲央行或欧元体系的观点。他们不应该被这样报道。

参考文献

Boz, E, C Casas, G Georgiadis, G Gopinath, H Le Mezo, A Mehl和T Nguyen(2020年),”全球贸易中的货币模式计价, VoxEU.org, 10月9日。

佣金(2021年)。”就欧洲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行沟通:培养开放、力量和弹性, 1月19日。

Georgiadis, G, H Le Mezo, A Mehl和C Tille(2021年),”基本面与政策: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会受到影响吗?, CEPR讨论文件16303。

Gopinath, G(2015),“国际价格体系”,NBER工作论文21646。

G, E Boz, C Casas, F J Diez, P-O Gourinchas和M plag博格-Møller(2020),“主导货币范式”,美国经济评论110: 677 - 719。

戈皮纳特,G和J斯坦(2020),《银行、贸易和主导货币的形成》,经济学季刊136(2): 783 - 830。

L和C Tille(2008),“国际贸易中的车辆货币使用”,国际经济杂志76: 177 - 192。

(2001),《世界贸易中垂直专业化的本质和发展》,国际经济杂志54: 75 - 96。

Mukhin, D(2021),“国际价格体系的均衡模型”,Mimeo。

Rauch, J(1999),“国际贸易中的网络vs.市场”,国际经济杂志48:编。

尾注

除欧元区内部贸易外,全球贸易的一半以美元结算,另一半以其他货币结算,其中欧元约占30%。

然而,欧洲官员最近对培养欧元的国际角色表现出了更大的开放态度(见2021年委员会)。

1365年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