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EU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这是一个用微观工具处理宏观问题的好例子

中国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国内物价的新政策文件。本专栏质疑,这些提议是否只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稿,而忽视了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一词甚至一次也没有提到。

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简称十六条)来稳定价格。这是令人鼓舞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认真对待价格上涨。

但阅读这份文件就像一台时光机,把我的感觉带回了80年代。当然,如果该文件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布的,那么可能会有一篇文章专门以政府为上限限制价格。在那些年,包括食品在内的许多产品的价格都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但即便如此,政府也未能遏制通胀压力。CPI在1985年和1988年都超过了10%(参见勃兰特和朱2000年的例子)。

在所有16篇文章中,有两篇可能是最重要的:

  • 第七条的重点是提供临时价格补贴。
  • 第八部分提出建立社会保障缴费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

这些是有意义的。毕竟,穷人往往受到的伤害最大,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最低的,增长速度是最慢的,而食品在他们的总支出中占很大一部分。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向穷人提供一些援助是至关重要的。从长远来看,政府应从支持增长转向支持社会保障,以确保政治稳定。

不叫的狗

整份文件最显著的特点是缺少“货币政策”一词。这件事一次也没有被提及。为什么?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一些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较高的CPI反映的是价格的结构性调整,而不是通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货币政策工具了。但如果总体价格以更快的速度上涨,那么就很难说这不是通货膨胀。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在1988年、1994年和2007年,总有经济学家认为高CPI是价格结构性调整的结果。在那些年里,由于没有严格收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控了。

的确,“十六条”提出的政策措施,在性质上是微观的,在形式上是中央计划的。例如,他们呼吁对冬季谷物和油料农场进行更好的管理。他们要求铁路部门妥善安排新疆棉花运输。它要求国家电网不切断对化肥工厂的电力供应,并关闭一些非法建设的玉米加工厂。我真的失去了时间的感觉。经过30年的市场化改革,我们真的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吗?

也许中国人民银行是一个孤独的声音。上周六,中国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这可能还不够。为什么食品价格上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一定有原因。但如果价格全面上涨,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微观问题,而是一个宏观挑战。为什么农产品价格连年暴涨?这是因为我们的钱太多了。实际存款利率明显为负。换句话说,货币政策环境迫使所有人进行投机。 If you don't speculate, you definitely lose money. Speculation, however, does not guarantee profits.

政府正忙于打击投机者。每次政府这么做,就会出现更多的投机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十年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行政措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是无效的。例如,政府经常禁止大学食堂提高食品价格,因此价格不会改变。相反,分量越来越小。不幸的是政府又在做同样的事情。

参考文献

勃兰特、罗兰和朱晓东(2000),《分散经济的再分配:改革下中国的增长和通货膨胀》,政治经济学杂志, 108(2): 422 - 451。

105年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