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EU 国际贸易

亚洲供应链:对再平衡的影响

持续的全球失衡正在引发人们对全球复苏和总体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本专栏认为,要正确认识汇率和需求对全球失衡的影响,就必须考虑到亚洲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跨境供应链或“垂直一体化”。

持续的全球失衡正在引发人们对全球复苏和长期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全球失衡的部分原因在于主要国家的汇率和需求格局。要正确认识汇率和需求对全球失衡的影响,就必须考虑到亚洲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跨境供应链或“垂直一体化”。尽管传统上亚洲出口商习惯于专注于最终产品,但它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专注于生产过程的某些阶段。

关于再平衡的公开辩论大多集中在美中贸易失衡上。然而,纵向一体化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可能夸大了中国对美国需求的敞口,因为这些出口也反映了中国从其他亚洲经济体进口的中间产品的价值,这些产品是中国出口产品生产的投入。此外,通过在出口中使用其他国家的中间投入,出口国的价格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本国货币的价值,还取决于其供应国货币的价值。

亚洲的供应网络正日益以中国为中心

过去10年,亚洲(不包括中国)对华半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翻了一番。相比之下,对美国和欧元区的直接消费品出口份额有所下降(图1)。

图1。亚洲(不包括中国):对G2和中国的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仔细观察国家对之间的贸易,就会发现中国在区域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中国最终占亚洲所有中间投入品进口的一半左右;这一比例自1995年以来翻了一番。1

这一数字包括中国的直接进口,以及进口产生的中间产品的间接贸易流量。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从泰国进口的磁盘驱动器是用新加坡的零部件制造的,那么中国购买该磁盘驱动器可以说间接导致了泰国从新加坡进口零部件。这些计算是使用JETRO的亚洲投入产出表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信息来源,使我们能够追踪最终的供求来源。换句话说,对于中国的许多亚洲贸易伙伴来说,中国已成为最重要的中间产品出口目的地。

  • 中国目前占日本和韩国全部资本品出口的20%至25%,较十年前增长了四倍。

但中国作为中间体供应国的地位也在迅速提升。

  • 中国目前占亚洲半成品出口的近30%,高于10年前的15%。

然而,就净值而言,中国的购买量超过了销售量;它与所有主要亚洲贸易伙伴的中间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日本的角色

日本在地区供应链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中间投入来源。日本对包括韩国、台北、中国和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亚洲贸易伙伴都有中间产品顺差。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供应商,占中国从亚洲进口中间产品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在许多高端电子产品和资本品方面,日本的供应短期内可能难以被其他国家取代。

供应链和汇率变动

亚洲的垂直一体化影响了汇率变动对亚洲经济体竞争力的影响。由于供应链的存在,中间投入往往占出口商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例如,2005-2008年期间,进口增加值占出口的比例从日本的约10%到马来西亚等较小开放经济体的约40%不等。2

因此,关于汇率对竞争力影响的标准观点必须进行实质性修改。关键在于,进口中间体的成本——以及该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取决于中间体供应国的汇率。

综合有效汇率

Thorbecke(2010)提出了“综合有效汇率”的概念,以明确捕捉供应链对成本竞争力的影响。在我们的工作中(Unteroberdoerster 2011),我们通过将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与捕捉供应链特征的度量相结合来实现这一点。具体来说,我们使用该国的供应国经济与其最终目的地市场之间的双边实际汇率;权重等于供给经济体在该国进口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为了说明这一点,假设泰国只向一个目的地(美国)出口,但从日本和中国进口零部件。综合有效汇率将在出口方面使用泰美汇率,并使用日本、中国和美国汇率的加权平均值。

这个例子表明,与传统有效汇率的主要区别在于,综合有效汇率也说明了供应国经济体相对于-à-vis这些出口市场的汇率变动。

这一差异意味着,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可能与综合有效汇率的变动存在显著差异(图2)。

图2。标准和综合实际有效汇率(2000 = 100)

资料来源:日本对外贸易研究机构发展经济研究所,亚洲投入产出表, 2000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息通知系统数据库,以及工作人员计算。

  •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综合汇率的升值速度比传统有效汇率要慢。

其原因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国,特别是韩国,货币都在贬值。供应商的货币贬值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投入成本。

  • 以韩国为例,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的常规有效汇率下跌了25%左右,但综合汇率的贬值幅度要小得多。

原因是日本等主要供应国的货币升值,提高了韩国出口的投入成本。

  • 相比之下,日本的综合汇率更接近传统汇率,反映出日本出口中相对较高的本地成分。
衡量全球失衡

对供应链国际化的考量也会影响我们衡量全球需求失衡的方式。例如,当我们将中国对美出口中包含的进口投入重新分配给提供这些投入的亚洲经济体,并根据增加值计算贸易流量时,我们发现中国在亚洲对美贸易顺差中的份额缩小了,从2005年至2008年的平均约62%降至54%,而大多数其他亚洲经济体的份额却在增加。

所有这些都表明,由于亚洲的生产共享程度很高,要持久地减少失衡,就需要亚洲所有主要经济体和货币进行调整。把注意力集中在双边失衡和汇率上将是一种误导。

本文基于作者的一项研究(Unteroberdoerster et al. 2011)。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基金组织、其董事会或管理层的观点。

参考文献

胡梅尔斯、石井J、易凯(2001),“世界贸易纵向专业化的性质与发展”,《国际经济研究》第4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a),《世界经济展望》(华盛顿,4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10月,《区域经济展望:亚太地区》(华盛顿,4月)。

Koopman, R, Z Wang和S Wei(2010),“在应得的地方给予信任:追踪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NBER工作论文16426。

王志明、王伟(2009),“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工作论文第1期(10月)。

Thorbecke。W(2010),“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出口的影响研究”,ADBI会议论文,11月。

Unteroberdoerster, Olaf, Adil mohammad, Jade Vichyanond(2011),”亚洲区域供应链对再平衡增长的影响“第3章,区域经济展望:亚洲和太平洋,4月。


1亚洲投入产出表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提供。关于更新这些表格和计算直接和间接贸易风险敞口的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在我们论文的技术附录中找到(Unteroberdoerster et al. 2011)。

2在覆盖类似国家的程度上,这些估计与其他研究具有可比性,包括Hummels等人(2001)对经合组织国家的研究;Koopmans等人(2010)使用GTAP数据;或Powers等人(2009)使用1990年和2000年的亚洲投入产出表。

1263年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