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景气时期推出新产品

Andrew Bernard, Toshihiro Okubo2016年4月23日

衰退没什么好喜欢的——它们是总体经济活动出现严重错位的时期,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在经济衰退期间,大多数公司的商品和服务需求都会受到巨大的负面冲击,公司的失败率会急剧上升。

日本近代经济史也不例外。从1992年到2006年,日本经历了三次明显的经济衰退。即使在非衰退年份,经济活动也没有快速增长,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有15.4万家企业(38%)离开了日本制造业,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400万人(24.8%)。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需求下降的时期恰恰是某些公司增加创新活动的时期。Bloom等人(2015)研究了中国向欧洲扩张所导致的企业层面需求大幅下降的反应,发现对低工资进口敞口最大的幸存企业增加而不是减少了创新活动。他们通过开发一个企业的“被困因素”模型来解释这一明显的困惑,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宁愿重新配置资源,特别是劳动力,从生产转向研发(R&D)和创新(见Bloom et al. 2013, 2014)。工人和其他因素被“困”在企业内部,由于生产不需要他们,他们可以被用来创造下一代产品和技术。

最近的工作已经开始打开企业的黑匣子,并研究企业内部的资源重新配置。伯纳德等人(2010)指出,美国的大多数制造业产出都是在生产多种产品的公司完成的,事实上,是在生产不同总体部门产品的公司完成的。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存活下来的公司每隔五年就会通过增加或减少产品来频繁地调整产品结构。Kawakami和Miyagawa(2010)研究了日本企业多年间的产品转换,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这种对公司产品组合的关注在关于公司和国际贸易的大量文献中取得了最大的进展。一些目的地市场的总出口较高,因为更多的公司出口和出口商向外国市场运送更多的产品(见Bernard et al. 2011和Goldberg et al. 2009)。

我们的工作根据这两个最新研究流的见解分析了日本制造企业(Bernard and Okubo 2015)。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企业如何在商业周期中调整其产品组合?答案是令人惊讶的——经济衰退的低谷时期是持续生产的企业最有可能增减产品的时候。企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减少产品的事实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需求下降,因此较弱的产品被从产品组合中剔除。然而,正是在总体需求低迷的同时,企业也最有可能增加产品。

日本制造业中企业和产品的演变

我们的工作探索了制造业企业在商业周期内增加和减少产品的重要性。虽然衰退长期以来都与产出下降和企业退出增加有关,但我们表明,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们是产出组合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产品转换具有很强的反周期性,在衰退中增减率会增加三分之一以上。此外,企业最有可能在衰退低谷时增加和减少产品。

我们的论文记录了1992-2006年日本制造业中企业和产品的组合和演变(Bernaud and Okubo 2015)。该研究为日本制造企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转换在总产出演变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企业产品数据所涵盖的时期包括三次重大衰退,一次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另一次是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同样急剧下降。

每年,日本制造企业都会进行大量的产品转换——也就是说,从他们的生产组合中增加和/或减少产品。20%的公司每年都会改变他们的产品组合,增加或减少至少一种产品。对于占制造业产出四分之三以上的多产品企业来说,产品结构的变化更为普遍,主要是通过搅拌发生的;也就是说,同时添加和删除产品。在从衰退到扩张的过渡阶段,公司层面的产品流失增加了25%。在经济衰退过渡期间,行业和部门组合的变化显示出相应的增长。

图1.业务周期内的产品添加和删除率

经济衰退前后产品组合变化的增加与特定产品的增减没有系统关系。企业似乎并没有离开一些产品市场而进入其他市场;在经济衰退期间,77%的产品有更高的掉落率和增加率。此外,沉没成本最大的产品更有可能在衰退中增加和减少。对于一般产品而言,衰退是生产者之间重新分配的时期。持续引进产品的公司占产品产出的50%以上,而以前的生产商和新公司的产出份额较小。在公司内部,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的产品相对更重要,对公司整体生产的贡献多出50%。

在所有年份中,退出和进入企业对总产出变化的贡献小于企业内部产品的增加和减少。这在经济衰退过渡时期尤其明显,存活企业的产品增加贡献是新企业的3倍,而延续企业的产品减少贡献是退出企业的2.5倍以上。

为了解释产品变化的周期性,我们求助于Bloom等人(2013,2014)最近关于“困住因素”的理论工作。在这一理论中,巨大的负需求冲击会降低产出,并导致一些生产工人就业不足。由于这些工人不容易被解雇,公司利用他们从事创新活动。对于像日本这样历来实行终身雇佣制的经济体来说,经济衰退是许多公司开发新产品的机会成本降低的时候。这导致了衰退期间产品减少(负需求冲击)和产品增加(创新增加)的增加。我们在我们的数据中探索了“被困因素”模型的含义,并找到了一些初步的支持。

参考文献

伯纳德,A B和T大久保(2015)产品转换和商业周期RIETI讨论文件15-E-103。

Bernard, A B, S J Redding和P K Schott(2010),“多产品企业和产品转换”,美国经济评论,100(1): 70 - 97。

Bernard, A B, S J Redding和P K Schott(2011),“多产品企业与贸易自由化”,经济学季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6(3):1271-1318。

Bloom, N, M Draca和J van Reenen(2015),“贸易诱导的技术变革:中国进口对创新、扩散和生产率的影响”,经济研究综述, 2月。

Bloom, N, P M Romer, S J Terry和J van Reenen(2013)“创新的陷阱因素模型”,美国经济评论论文与论文集,阿美。

Bloom, N, P M Romer, S J Terry和J van Reenen(2014)“陷阱因素与中国对全球增长的影响”,NBER工作论文19951。

Goldberg, P K, A K Khandelwal, N Pavcnik和P Topalova(2009)“发展中国家的多产品公司和产品周转:来自印度的证据”,《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川上,A和T宫川(2010)产品转换和公司在日本的业绩, RIETI讨论文件10-E-043。

主题:生产力与创新

标签:生产力创新日本大量生产被困的因素经济衰退需求产品切换

Jack Byrne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国际经济学教授

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事件

CEPR政策研究

Baidu
map